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活动 »

铭记历史 理性前行 ——国际关系学院举行“钓鱼岛事件”学者专题报告会

铭记历史  理性前行

——国际关系学院举行“钓鱼岛事件”学者专题报告会

 

院新闻中心讯(记者 董闫帅琪 摄影 张秋卉)时值“九·一八事变”81周年之际和日本政府近期通过所谓“国有化钓鱼岛”事件闹剧愈演愈烈之时,9月18日晚18:30,国际关系学院“‘钓鱼岛事件’学者专题报告会”如期举行。报告会分别邀请了曾在日本爱知大学担任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熊李力、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科学习和研究的檀有志以及专门研究战后中日关系的王海滨三位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担任主讲人。


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

活动开始前,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学生党支部挂起了醒目的“深铭记怀九一八,理性保卫钓鱼岛”横幅,与会的同学纷纷在横幅上或签名,或留言,以表达铭记国殇、理性爱国的信念。


学生签字

国际关系学院熊李力副教授首先就“钓鱼岛问题”的独特性分析了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不同主张和处理方式,他通过与日韩之间“竹岛”之争和日俄之间“南千岛群岛”之争等事件的对比,指出了中日“钓鱼岛”问题实质——岛屿控制权的重要性。

他强调,钓鱼岛主权无疑属于中国。但是他也坦言,我们要看到目前日本钓鱼岛的加强控制的意图,将其“国有化”的挑衅。他认为,中国政府很清醒,积极进行了反制,而且最近出台了一系列的、积极有效、有理有节的遏制措施,钓鱼岛问题正朝有利中国的方向发展。

檀有志副教授发言主题是“‘钓丝’眼中的钓鱼岛事件”,他的报告非常贴近青年学生实际,引起了报告会现场参加人员的高度共鸣。他首先以一首目前流传甚广网络歌曲开场,并向与会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了大量的网络图片、新闻信息等精心收集和设计的素材,同时通过“闲话”的方式把中国民间、企业和政府三个角度应对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不同的处理方式娓娓道来,其中的观点机智而又富有见地,幽默而引人深思。

王海滨副教授则从两岸与日本的关系切入来阐述,首先介绍了钓鱼岛地理位置、问题由来与现实状况,从而向与会者清楚地表明钓鱼岛在历史上、法理上和地理上都属于中国。他进一步分析了日本当前的政治生态和日本意欲将钓鱼岛“国有化”的背景。最后他提出中国政府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如重提琉球主权问题、适当启动经济制裁、深入分析日本政界走向、积极推动两岸合作等建议。


教师主讲现场

学院党总支书记徐松总结这次活动时表示,这次活动非常成功。他代表学院师生对三位老师在报告中所体现出来的专业的角度、理性的思考、学术的素养、客观的依据、精心的准备和精彩的演讲表达了感谢。

徐松书记肯定大学生在钓鱼岛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这是中华民族传承不坠的牢固基石,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在“9·18”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尤其钓鱼岛事件不断发酵的这段时间,中国青年学子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国际关系学院的大学生尤其应从专业角度出发,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和冷静思考,结合全球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客观现实,用历史的、辩证的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钓鱼岛问题,体现出国关学子在国际问题领域的专业素养。

但我们也要反对其中的不良现象,自觉抵制“打砸抢烧”行为,不盲目狂热、不短视冒进,否则就会损害了财物、违反了法律、转移了视线,甚至违背了抗议的初衷,更谈不上赢得世界的尊重。

他指出,中国最大的优势是时间,未来在我们这边。中国只要继续保持稳定和目前的发展速度,很多问题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就会迎刃而解。对于我们广大青年学子一样,要做具有“过人之节、其志甚远”的“豪杰之士”,而不只是逞“拔剑而起、挺身而斗”的匹夫之勇。因此,同学们要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把对祖国的感情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今后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近三个小时的报告会,使学生们对于钓鱼岛问题的产生及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中国政府采取的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对如何表达爱国情怀有了更清楚、更理智的认识。

此次报告会由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主办,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具体负责。学院赵鸿燕、李志勇、徐婷、王宏禹、朱晓婷、刘娟凤、刘利琼等多位老师参加了报告会。同时参加报告会的还有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和部分留学生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