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团委

团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共青团 » 学院团委 » 团学活动 »

【专访】赵若祯:从不曾停止前进的步伐

 

【人物介绍】赵若祯,2015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保研至本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大学期间成绩优异专业课平均成绩90.15。曾获得综合一等奖学金、级优秀学生等荣誉。在校期间任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中心副部长,大三下学期交换至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爱好摄影、后期制作等。

学习:久久为功

从云南来到北京,高中与大学的差距一度让赵若祯感到焦虑。对家乡的思念、住宿生活的不适和面对其他优秀同学时所产生的自卑感,让赵若祯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找不到方向。她坦言道,第一个学期成绩并不好,“感觉在跟着别人混”。慢慢地,她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需要努力去弥补。与此同时,她也更想了解一下自己所学的专业。于是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她在学习上花了很多功夫。在学习的过程中,她渐渐发现了政治学的美妙,对政治学产生了日益浓厚的兴趣,也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了兴趣的引领,努力学习这件事变成了生活当中的一种快乐,坚持学习由此变得水到渠成。

“感兴趣喜欢的东西才能坚持”,对于从小喜欢的英语,赵若祯也学得非常出色。于她而言,学习英语并没有捷径,关键仍然是每天的坚持与长期的积累。在还未开门的图书馆前,总会留下她读英语的身影;在图书馆里奋笔疾书的人群中,也不会缺少赵若祯。谈及学习方法,赵若祯认为首先要找到学习的动力。这动力的来源不管是兴趣,还是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只有发自内心的动力能支撑一个人坚持学习,才能最终在坚持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个人的目标。

不过,她也提到了一些对整体适用的方法,比如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广泛的阅读会培养人的多向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而从不同角度去看待政治问题,也是赵若祯觉得至关重要的。擅长把不同课程,不同领域的知识串联到一起亦是她认为的学习的关键。学习政治学需要有问题意识,对于各类的时政热点都应给予一定的关注。除此之外,她还鼓励大家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知识的火花。

诚恳和踏实的学习态度也是赵若祯认为必不可少的,就像学习专业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英语单词一样,只能反复记忆,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四年来,赵若祯始终保持着坚持与自律的品质,这在她每天早起早睡的习惯中便可窥见一斑。当被问到是如何坚持这样的习惯时,她回答道:“自己的意识是最重要的,最初是想要弥补与别人的差距,对专业有了日渐浓厚的兴趣之后,动力也会更加充足。”当然,她也会用多选早课、与朋友约定叫对方早起等方式督促自己。当长期的坚持形成习惯后,很多事情也并不会像想象中那样困难。

境外交流:开阔视野

大三时,赵若祯选择到台北进行交换。选择台北的最初原因,是没有相对应的语言成绩去别的国家。但在台北大学的经历也让赵若祯收获了很多。相比大陆,台湾的老师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周末的时候,老师会邀请同学们一同到公园或咖啡馆,在相对放松的环境里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给赵若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台湾先进的社区治理模式也让赵若祯感触良多。社区的里长会带着居民们种蔬菜、画壁画,大家其乐融融,共同管理,社区氛围十分良好。这也引起了赵若祯对这一方面的兴趣,这次交换后,她更加关注了社区治理问题。

交换的这一段时光,让赵若祯看到了真实的台湾,对于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观察和见解,切身体会过,更能开阔视野,也对学习有着莫大的帮助。她同样也鼓励学弟学妹们在处理好学校学习的情况下多出去体会,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才是自己的东西,属于自己的见闻也更能启发思考。大二的寒假,她也选择了柬埔寨的支教活动。经济发展情况与中国相差甚远的柬埔寨,让她对于国家间的差距有了更深的感悟。在柬埔寨的生活和与当地居民的交流,让赵若祯对自己的学科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青春灿烂温暖

学习之外,赵若祯也并没有停止体验生活中的闲趣。有如品尝台湾奶茶时的愉悦,摄影与后期制作对她而言,也是在紧张学习中的一种放松方式。接触摄影的初期,赵若祯只是想着给能给好朋友拍摄一些好看的照片。在院新闻中心的工也给了她很多拍摄的机会。在不断的尝试与摸索之中,赵若祯渐入佳境,摄影也逐渐变成了她记录身边人与事的一种习惯。赵若祯尤其喜欢用胶卷相机拍摄。不似数码相机,胶卷拍摄、冲洗更高的成本缩小了试错的空间,也对摄影者的拍摄技术有着更大的挑战,但在拍摄和等待冲洗的过程中,她往往也感到一种快乐与轻松。赵若祯认为,大学不仅仅只有学习,兴趣爱好也同样重要。对于她来说,这是一种找准自己定位,让自己活得更加清晰的方式。

在大学中,赵若祯收获了很多。而其中,她认为最珍贵的莫过于与高中朋友保持的亲密关系。从高中到大学,“基姆基基”(赵若祯与她的好友的团名)的四个女孩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情绪低落时给彼此的安慰、平日里的早起电话,都在赵若祯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本想出国的她,也因为想与朋友待在一起而选择了保研留校。

如果说诚挚的友谊是赵若祯大学路上温暖的港湾的话,那在大学里遇见的老师们便是指引她前进的灯光。若祯性格内向,平常不会与老师有很多的交流,但老师偶尔上课时的几句话便会给她以启发。不仅是学校的老师,在四年中接触的很多老师都使她受益良多,比如复旦大学的唐世平教授,一次精彩的讲座让赵若祯印象深刻。严谨而充满智慧的老师,不仅引领赵若祯前进,也使她找到了目标,向优秀的师辈看齐。

内敛的她不喜欢太多的交流与演说。做好自己擅长的事,也会给她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当谈及是否需要逼着自己做不擅长的事情时,她并没有简单地说要或不要,而是建议大家在尝试中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求。“大学是最好的试错的过程”,没有人一开始就会知道自己想要的和擅长的,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与摸索中,才能真正找到自己。

回顾大学生活,赵若祯也会有遗憾,但她始终心态平和,不疾不徐地安排着自己的一切。“大学会错过一些机会,但没有关系,只要努力的话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她鼓励大家多去参加一些活动,多尝试不同的事物,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她认为人一定要有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东西,不一定是学习,但总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在努力的过程中,也不必急于求成,当看到优秀的人时不用焦虑,慢慢来,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未来:坚定向前

面对未来,赵若祯也坦诚自己还没有明确地想好将来要走的路。但不论怎样,她的选择始终是基于自己内心的渴望与对自己的清晰认知。 “走得慢一点没有关系,但不能停下来。” 对于她来说,想清楚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要做什么事,是更为重要的东西。“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尝试,多坚持”是她一直坚持的信条。而当一个人在过程中足够努力,由此带来的满足感便会让结果显得不那么重要,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大抵如此。

 

记者的话:赵若祯学姐谦逊温和,采访时总说自己还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但从她身上传递出来的踏实认真,是无须语言交流便能感受到的东西。温暖而坚定,清醒且谦虚,大概是每个和她交流过的人的共同感受。

(记者:马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