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团委

团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共青团 » 学院团委 » 团学活动 »

【专访】男生考研:无他,惟投入矣

【个人简介】闫奕超,国际政治专业(经济外交方向)2015级本科生,修读金融双学位。现任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书记,曾任学生成长与学生工作发展联合会副主席、院学生会办公室副主任,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曾获学校资助赴香港大学、中银集团学习交流;考入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专业研究生。

徐颖川,国际政治专业(经济外交方向)2015级本科生。在校期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协会副会长。2016年暑期曾赴青海省湟中县支教;2018年暑期曾赴新加坡交流学习。考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

“我亦无他,

惟投入尔。”

 

望尽天涯,立此存照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大多数考研人的心境,大概如这句诗描述的一样了。面对未来的许多种选择,选择了考研这条道路。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各自的心声吧。

闫奕超说,“最初考研并非我的必选项,当时我抱着读研和工作都可以接受的心态,读研和工作各有优势,都是不错的选择。若能读研,学历层次会有较大的提升,未来就业能有更大的竞争力;如果直接工作,首先获得了自给自足的能力,也能早一些开始积累工作和社会经验,这是我很期望的事情。可是最后还是选择了考研,原因是,既然有这么一个可能让自己的学历得到提升的机会,试一试又何妨?考不上再找工作也可以的。一方面我认真的复习,一方面又暗示自己不要有太大压力,考不上就工作,因此也并不焦虑,备考过程始终松弛有度。”

“如何对待考研这件事,相信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有些人认为必须要读研,哪怕是考两三次,而我一直认为读研和工作都是可以接受的选择。也许是从小受到我开明乐观的父亲的耳濡目染,我遇事还是很乐观的。我越来越相信的一句话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从闫奕超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乐观、从容而自信,这份乐观与自信,既来自于父亲的性格,也离不开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只有对自身实力有自信而且得失心态健康乐观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徐颖川说,“我当初考研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我们这个专业本身有深造的需要,本科期间的学习是不够的,读研究生会更好;另一个是自己的原因,大学期间我并没有辅修会计、金融这类的专业,本科毕业以后,在就业选择方面,优势相对不明显,所以考研了。”

“对于考研,我个人觉得,在一些工作岗位上,它有点像军备竞赛,虽然不一定读研以后在这些工作岗位上就有多大的用处,但是在争取就业机会和发展的过程中,研究生身份确实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望尽天涯路,踌躇亦有之。但立此存照,惟积极备战。二位又是如何准备考研的呢?

徐颖川:既然要考研,首先要做到了解它,包括择校、选专业、备考等方面。由于考研的目标是本学院,我了解考研信息主要依靠学长学姐和老师。在备考的方向上,老师建议我报考国际关系专业,这个专业今年分数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我能够进入复试;在备考内容和备考方式上,他们给了我不少建议,包括复习科目的侧重点和应对往届题型的策略。

闫奕超:提前了解备考信息非常重要,有助于有序规划,节省时间,精准突破。在这方面,我也咨询过一些成功考上我们学院研究生的学长学姐,他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要“办好自己的事”,尽可能往高分考,尽可能‘别在河边走’。

 

衣带渐宽,守得云开

关于备考,二人的战线并没有拉得很长,集中复习时间在两三个月时间,如何安排自己的复习?相信这既需要坚定的决心和意志,也离不开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闫奕超:“由于一些特殊情况,我是从十月份才开始着手集中考研复习的,前前后后也就两个多月,时间非常紧张。我主打的是“效率牌”,松弛有度,而非魔鬼式复习。我会每周制订计划,安排好本周要复习到哪个地方,并且每周更新。”

“具体来说,上午复习专业课,午饭后回宿舍午休两个小时,下午学习英语,晚饭后接着学习政治。选择回宿舍午休也是因为我想换换环境,保持新鲜感。专业课方面的复习,我的方法是把每一本书中涉及的考点问题,用纸罗列下来,然后看着这些问题来背书。不断训练,最后达到一种程度,能看着这几张纸上的问题,把整本书的考点复述一遍;此外就是背书,背书,背书,最后达到“指哪打哪,张口就来”的效果。英语方面的复习,单词方面我选择看网课学习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阅读部分以做题和听唐迟老师的讲解为主;作文部分推荐周兆鑫老师的直播课。政治方面的复习,我的方法是跟着肖秀荣老师,看《精讲精练》,做《1000题》,背诵“肖四”大题(注:即考研政治命题人肖秀荣出版的预测4套卷,俗称“肖四”)。”

徐颖川:“考研的核心复习周期也就90天左右,时间仓促。我重点复习的是英语,因为自己在英语方面比较薄弱;其次是专业课,专业课我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整理的,边看边做笔记,前后过了三遍;最后是政治,我会每天晚上看一看,在考试之前背诵了‘肖八肖四’。”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心态,经过大学四年的放养,学习起来多少有点坐不住了,考研是十分考验耐力的,心态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绩;其次,对于课程内容要善于自己总结自己分析,我们的专业课内容其实非常有逻辑,理解过后记忆起来便事半功倍。”

努力的过程,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诚如古人所言,这个世界上做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追求,也要勤于努力,更要善于等待。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不觉形容消瘦、衣带渐宽;蓦然回首,则是得未曾有的喜悦。

 

蓦然回首,得未曾有

蓦然回首,考研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却也收获了不少乐趣。

闫奕超说,整个考研的过程是比较顺利的,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遇到的一些情况,其实也都是小问题。例如,一开始去图书馆学习,坐两个小时就开始背疼。经过研究,我发现是图书馆的凳子太高,桌子太矮,学习的时候就只能低头趴着学,不能坐直。于是我在桌子上摆了很高一摞书,强迫自己坐直来学习,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到十一月下旬时,我的心情有些急躁,只想着赶紧考试吧,不要过这枯燥的复习生活了。虽然我也没学多久,比起很早就开始复习的同学,我的战线短太多了。然而,提前考试是不可能的,只能自己主动调整心态,做些其他有趣的事。适当的调节既能放松心情,也有助于保持学习的新鲜感。仍旧是那句话,松紧有度,效率为上。保持乐观,快乐学习。

我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我是个音乐、军事兼排球迷。由于复习较忙,备考期间便暂停了排球训练;对军事的关注则多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和新闻;音乐成为了我那段时间放松身心、调节心情的维他命,每天晚上,当结束了一天的图书馆学习,回到宿舍,和舍友一起听听歌、唱唱歌,每一天虽然辛苦,却都是欢乐的。

与闫奕超好动跳脱的性格不同,徐颖川则相对安静、外冷内热,每天晚上学习到十点以后,他会和舍友们打打游戏,放松放松。在采访过程中,他时常爆出的“落地成盒”“大开杀戒”“大盘鸡”等开黑名词,激起了笔者强烈的共鸣。他的性格,无疑体现在了他对“吃鸡”的态度上,不幸战败,他会开玩笑说这是风水不好,再换个姿势躺着,就可以“横扫训练基地”,不过往往是“落地成盒,屡败屡战”。在徐颖川的“吃鸡”人生哲学里,也许没有失败,有的只是不断地坚持、奋斗,直到赢得胜利。

 

回望历程,寄语未来

回望考研的历程,闫奕超有着独特的感悟。

第一,考研没有那么可怕,它需要你做的就是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充分的了解它,制订复习计划,按部就班地认真复习。一开始我是畏惧考研的,所以我才会想着走其他的路。这也是人的本性,往往倾向于不选择当下看来难走的路。因为一直听说的都是考研多么艰苦、令人痛苦;我也一直以为自己肯定静不下心,坐不住。但是当自己真正开始投入考研的时候,发现它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当你觉得这件事是当下必须要做的事的时候,其实不需要多大的心理斗争,自然就“坐住了”,然后一步一步的去做了。

第二,考研的经历,让我更相信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这句话,遇事一定要看开,马克思还是很伟大的,教我们“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在当时另外一条路没走通之后,很多老师和朋友很担心我,担心我受打击,因为当时再开始准备考研的话,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是我自己的内心却没有很大的波动。因为这是我曾经预想过的结果,我有心理准备。我以我一向乐观的心态,迅速化解了它,并给自己做好了心理辅导。在结果确定的第二天,我就直接拎着书包去图书馆开始复习了。最后的结果也告诉我,当时的危机,在现在看来并不是危机,因为走考研这条路,我可以少付出一些其他的成本。

第三,不管前三年在学校的表现如何,最后的毕业出路,其实是评价一个学生大学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稳、准、狠”,稳字当头,瞄准机会,果断行动。一个山头没攻下,不要紧,立马调整状态,继续准备攻下一个山头。当然了,做选择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特别是当这个选择责任重大,又超出了自己阅历和能力所能辨识的范围的时候,那么在做这个决定时,虽然耳边有前辈们各种分析建议,人依然是无助的,孤独的,撕裂的,痛苦的。但是决定总要做,路总要走,或许也就是成长的历程吧。

而对于将来要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他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如果大一就决定要读研,那不如把目标定为“保研”,从大一开始就好好学习,让自己的成绩排名保持在年级前10%以内,到时候申请保研。能保研的话,比考研要幸福太多了。况且平时好好学专业课,即使到时候需要自己考研的话,也有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复习起来更容易。另外,建议大家关注时事新闻。多思考,多交流,对于我们这个专业的学习还是很重要的。宿舍晚上聊天的时候,除了追星和美食,不妨也谈点专业相关的话题。我们宿舍每次开卧谈会,大到国际局势,小到乡村治理,无所不聊。考研也不光是考书本知识,还需要能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所以如果平时就关注热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那考研的时候便也不难了。

记者的话:

正如古人说,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考研成功的光环背后,惟坚持与刻苦是真理。与两位学长的聊天,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尽管并非出生于十分优越的家庭,他们乐天达观、自信幽默、爱好广泛,最终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跨越。

王国维描述的三重境界,不仅适用于读书,而且适用于任何事情,相信每一个国关人,都能从学长们的故事中得到启发,都能在困境中不迷失自我,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乐观,当认真走过自己人生旅程,某一天回头看时,必能发现,灯火阑珊处不期而遇的惊喜。

(记者 罗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