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团委

团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共青团 » 学院团委 » 团学活动 »

专题·第7期 | 李祉球:读书笔记写作心得

       作者简介:

 

     

李祉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 1701班学生

 

       读书笔记的撰写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不管是专业课成绩中占比的读书报告,还是自己闲暇之余对著作所作的阅读笔记,学会并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对于课程成绩,更重要的是对于日后的专业学习都大有裨益。这篇小文章其实说不上什么心得,更多的是我个人两年多来的一些微不足道的经验,如果能对你有一点点帮助,那也是我的幸运了。

 

 

我个人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体会是,在某种意义上,读原著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像比较政治学、西方政治思想史这样的课程中,很多的概念、理论就是出自于某本原典。几张概括性的ppt或许能让记忆变得快速而简单,但这并不能替代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本身,真正的理解还是要回到著作本身。

 

但是,我们也知道,原典往往是艰深晦涩的(尤其是一些古典政治哲学的作品),翻译也佶屈聱牙,因此大家常常发出“认识书上的每一个字,但连起来就就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感概。记得我上大学写的第一篇读书报告是关于《理想国》的,当时满怀雄心壮志地打开,翻了四百多页也不知道柏拉图要说什么,读完有印象的就是著名的洞喻还有苏格拉底在结尾那段蛮感人的话,最后交上去的读书报告其实就是书里抄一抄,再去豆瓣、知乎上看看别人写的读书笔记,又结合当下发表了一番自己的感慨。总之,现在回想起来,就是一篇幼稚、糟糕又不规范的习作。后来大二的时候,觉得《理想国》实在太过经典了,就想着认认真真地做一次读书笔记,能懂多少是多少。于是那段时间每天读一卷,然后在读书笔记上概括每一卷的主要内容,《理想国》十卷,断断续续地读读写写,两个星期做完了读书笔记,看着word文档里的字数,当时特别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我写完的时候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相比大一初读《理想国》的那种不知所云,这一次至少能知道苏格拉底和对话者讨论了哪些问题。尽管我依然对于苏格拉底的所言很困惑,但“从无知的糊涂到有知识(哪怕只是一点点)以后的困惑”,我想这个过程是有进步的。

 

      二

 

       也是从《理想国》开始,我渐渐有意识地对一些原典做详细的读书笔记,去概括每一章讲了什么,尽管真正完成的读书笔记仍然有限,但还是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吧。

 

       1.在写作前列出该著作的书目信息,包括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如《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在正式的读书笔记内容中,如果有对于原文引用的句子,在后面标注页码,这有利于日后的查找与引用。

 

       2.对每一章、每一节或是每一卷的内容进行概括。当然这种概括的难易程度视每本书的内容而定,有些书可能会直接提出在本章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答案分为哪几点,有些书则要自己去把握。对于后者呢,可以试着去从每一章的每一个小节、甚至是每一段去分点概括,试着找出中心句,看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论证某个问题。

 

       3.读完全书之后呢,可以试着问自己作者在这本书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他的问题意识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论证的步骤是怎样的?最后的结论是什么?这其实也是一篇读书笔记所要给出的答案。(比如说,在米格代尔的《强国家与弱社会》中,他所提出的问题是——在支配大量资源的优势下,为什么一些国家仍然无法动员群众,执行国家政策,使民众按其意愿行事?为什么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家能力有强有弱?作者反思了传统的国家理论,提出了自己的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从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他运用了若干个国家能力有差异的国家作为论据,最后给出了如何建立强国家的答案。)

 

       4.在读书笔记的写作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联想其他思想家或学者是否对这一问题有相同或不同的看法,并进行记录。比如说,写到《政府论》中洛克对于自然状态中的描述时,就可以想想霍布斯、卢梭的自然状态是怎样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读书笔记(尤其是作为课堂作业的读书笔记)是一种学术写作,我们所要做的是记录作者说了什么,而不是自己那些无关痛痒的感想(算是我自己在刚开始写读书笔记的一个误区吧)。

 

       5.我们目前读的著作主要是译作,之前提到过翻译的著作往往更增加了我们阅读的难度,如果觉得自己英语不错的话,可以找到英文版的,中英对照着来读。写读书笔记时,对于一些关键的概念,可以在中文后附上其英文,这样可能有助于我们对一些关键概念内涵的把握。

 

在这里,还想和大家推荐一下我心目中读书笔记的写作典范,豆瓣上有一位叫做江旭林的老师(一位非常非常令人尊敬的学者),他对自柏拉图以前的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都发表了相关读书笔记。不管是译本的选择、读书笔记的写作规范还是对于原典本身的理解,江老师的读书笔记都让我受益良多。

 

 

一般我们在课堂上交的读书报告有两种写作方式,一是对全书的内容进行梳理,二是对书中作者的某个观点、概念进行阐发(如《理想国》中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观)。其实不管是哪一种写作方式,都是建立在全书阅读的基础上。即使是后一种写作方式中,作者所提出的某个观点也是和全书的核心内容联系的。所以我个人的经验是读一章就在读书笔记中概括一章的内容,梳理全书之后,如果是第一种写作方式的话,就看看大致可以把全书的内容分为哪几个部分,哪几章的内容可以放在同一个部分,作者的问题、论证、结论是怎样的。至于第二种方式的话,更像是专业的学术论文,要求也较高,涉及到选题(有一个明确的问题意识)、文献准备(原典和二手文献)、构思与布局、论证与表述等多方面的问题。另外就是对于一些重要的逻辑关系,可以试着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会更直观而清晰。不管是对于原文还是二手文献的引用,做好脚注,也是基本的学术规范。

 

我自己真正做到认真写读书笔记的书也没有几本,但是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做过读书笔记的书和只是看过一遍的书,不管是对书的理解、脉络的把握,还是一段时间后的在脑子里留下的东西,二者都有很大的差别。虽然写一篇读书笔记的确要花不少的功夫,但是写完真的超级有成就感和某种对于知识的获得感!总之就是放下“太难了我肯定读不懂”、“反正读了就忘了”之类的偏见,相信只要足够地“诚恳而有耐心”,是可以看到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的!

 

最后还想和大家分享两个找电子书资源的网站,中文电子书可以从鸠摩搜书上找,英文的可以试试https://b-ok.org/

 

感谢你看到这里!希望我们以后都能好好读书!认真写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