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我校08年度国际风云高端论坛再掀高潮——萧延中教授讲座“探索毛泽东晚年的生命焦虑”成功举行

 

我校08年度国际风云高端论坛再掀高潮——萧延中教授讲座“探索毛泽东晚年的生命焦虑”成功举行

 

 

 

    11月20日晚,我校2008年度国际风云高端论坛第二场——由萧延中教授主讲的“探索毛泽东晚年的生命焦虑”在宁远楼828教室举行,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戴长征院长主持了讲座。学工部樊泽民老师、校团委缪琦老师、人文社科学院李海英老师与人文社科学院辅导员王宇航老师等也参加了讲座活动。全校300余名同学慕名前来,教室里座无虚席。

 

 

  讲座的主讲人萧延中教授,是国内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教授。今晚的讲座,他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从政治心理学视角为我们讲述了毛泽东的性格及晚年的思索与焦虑。

 

  19时40分,讲座正式开始。戴长征院长做了开场简介,向我们介绍了萧延中教授的相关信息。萧教授从一段他曾录制的节目——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毛泽东的死亡意识》的视频引出了今天的话题。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即为什么选取政治心理学视角;一位时时与死神对话的天才;“幸存者”情结;“领袖意志”背后的潜意识焦虑;没有结束的结语。

 

 

  萧教授认为,由于对毛泽东晚年的思与行的评价和解释是多元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莫衷一是;选取了政治心理学视角的目的是研究“领袖意志”背后的潜意识动机;少年毛泽东对父亲的反抗、对母亲的孝顺和学生时代经历等原因铸就了他性格中的三个主要因素—-反叛、怜悯和拯救。同时,萧教授分析了毛泽东潜意识动机形成的原因与他的特殊经历密不可分。这要包括:生命历险多,体验了更多的死亡感觉,其中包括长征途中、转战陕北和建国后林彪事件等历史时刻的死亡威胁和幸免;特殊心境,先后6位直系亲属牺牲;思想取向上,他的著作名篇多次提到死亡,这种“祭祀”与“牺牲”的深刻因果关系使人压抑又亢奋,形成了毛泽东“幸存者”情节,即参与革命、战争或特殊变故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与非常规事情相一致的非常规心态,这导致毛泽东对他的革命事业构建超常的在意,甚至产生了绝对主义倾向,爱憎分明,弗洛伊德对死亡的观点恰好一语中的地阐明了这一情结对毛泽东的影响。

 

 

  萧延中教授在具体谈到毛泽东晚年的生命忧虑时重点列举了七件事,这些事件都加剧了毛泽东晚年对生命、对革命事业的忧虑。这分别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事件,1959年7月的庐山会议,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1964年6月29日毛泽东与金日成的谈话,1964年6月1日的“十三陵”会议,1964年7月中旬毛泽东修改九评事件以及1965年毛泽东接见斯诺的谈话。结合之前的毛泽东性格与特殊经历分析,萧教授通过解读这些历史事件证明了毛泽东晚年对自己在党内地位的担忧和身后事业能够继续的焦虑。最后,萧延中教授简要总结了毛泽东晚年的心理焦虑及对他晚年行为的影响。

 

  在最后的交流互动环节中,由于时间关系,只有两名同学幸运地得到了这个机会。萧延中教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会后,很多意犹未尽的观众还走上讲台,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萧教授进行交流探讨,直至晚10时40分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的活动最终结束。

 

  至此,国际风云高端论坛第二场讲座在观众们的不舍与回味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