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社会组织党建与社会治理”研讨会成功举行

    1994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社会组织党建问题,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建工作要向新的社会领域延伸。2015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部署了社会组织党建相关工作,标志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中国全面深入的开展起来。在这一大背景下,2018年4月1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在行政楼会议室举办“社会组织党建与社会治理”研讨会,希望就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局级巡视员、科研部负责人陈首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先后致开幕词。陈首表示,社会组织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不断成长和壮大,是中国社会结构化变迁的重要表征。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们尤其需要抓好基层党建,激活基层社会组织的活力;做好精细化统战,团结基层社会组织的力量。这迫切需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理论上、制度上、实践上的系统建构和全面创新。戴长征教授认为,随着党的十九大与2018年“两会”的胜利召开,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次以“社会组织党建与社会治理”为主题的研讨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认为中国需要探索出与西方不同的社会治理体系,让党的权力融入社会组织中间,并期待与会专家从社会建设的逻辑与经验、党和社会组织的互动模式创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等角度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此次研讨会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由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讲师邢宇宙主持。北京市朝阳区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书记郑珍平总结出熟起来”、“建起来”、“转起来”、“强起来”、“领起来”的“五起来”工作方法,以做实社会组织党建。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韩强教授分析了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对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义,他认为就健全党内法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而言,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是规范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未来方向。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杨志云副教授从“秩序维度”阐释了社会组织党建问题,他认为党的群众路线用情感与道德维持了“原始秩序”,党的组织技术与复杂性制度安排维持了“扩展秩序”,而以党的政治方式实现社会组织去政治化则维持了“国家秩序”。北京新华社会组织党建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功国介绍了中心的发展现状与业务情况,他指出该研究中心以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为使命,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期望未来能够继续对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党建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环节由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杨志云副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吴新叶教授以上海律师行业党建为研究对象,指出治理导向的党建有效处理了市场价值观与政治价值观、组织存在感与律师获得感、党务与业务等方面的紧张,并在律所法人治理、合作治理、社区治理与精细化治理等方面拓展了更大的党建新空间。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葛亮讲师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了社会组织党建的动力来源,他指出中国社会组织党建研究要基于中国的政治现实,聚焦于一些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认可的重要议题,从西方政治话语中解放出来,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特色,并建立中国社会组织党建研究的话语体系。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陈锋副教授介绍了北京市朝阳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的相关成果,他通过对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当前问题的分析,提出推进党务工作者明确身份、优化结构、提升能力、加强保障等几方面的对策建议。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主任林英介绍了绿家园环境中心投身环保公益事业的经验,展现了中国环保组织在新时代守护中国青山绿水、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角色,以及她本人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所具有的爱国爱党的政治意识和正己化人的社会担当。

第三环节由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陈锋副教授主持。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郑琦副教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逻辑,她认为面对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组织自我利益实现的关联性削弱的现实困难,未来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该更多依靠基层党组织以情感融合为纽带的微观嵌入机制及其所创造的群体凝聚力。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讲师邢宇宙分析了环保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他提出由于目前对环保社会组织的管理存在多个管理主体并存、类型划分模糊、有政策空白、各地政策落实程度不一等问题,环保组织目前处于组织化、专业化的初级阶段,未来政府、基金会和行业联盟将会是形塑环保组织发展的三股重要力量,也是突破其组织自身的发展困境、更好发挥其在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的重要驱动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李朔严探讨了社会组织党建对社会组织负责人政治资本培育的独特意义,他围绕“与政府相比,党对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否有不同之处,其运作机理是什么”的研究问题,选取了两个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历程进行比较研究,佐证了党对于社会组织的独特影响机制。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安慧里社区党委书记彭立新介绍了其“五纵五横”的社区党建网格模式与社区居民议事会的运转情况,她展现了丰富详实的社区党建工作素材,认为在基层党建工作的引领之下,社区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协商共治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环节由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葛亮讲师主持。北京市民政局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党建工作处副处长邱维伟提出社会组织党建实务工作中要处理好的四对关系,即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体制内党建与体制外党建”、“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扶持力度与自治优势”,并提出“少行政思维、多统战思维”,“少管理、多服务”,“少指令、多商议”的“三少三多”工作思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智库戴文宪教授解读了十九大报告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最新着眼点,他提出要围绕中央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施分类指导,不能拿体制内的思维方式套用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周斌副教授基于“WSR”系统方法论,从物理(物质资源)、事理(做事的程序和方法)、人理(做人的原则和道理)三个方面,对社会组织参与协同治理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实施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标准化建设等对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汉副教授从现代政党所应发挥的运行国家和联系社会这两大政治功能出发,提出要准确理解中国党政体制中的“党”与“政”这两条线索,以及社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治理与建设社会的重要组织“接口”这一功能,并进而从四个方面提出大党建与大统战工作体系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党建创新机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生苏文星探讨了中国社会组织党建以组织“全覆盖”实现党的领导权的政治逻辑,她以党务与业务的关系为标准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类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内部动因,即社会组织负责人的个人成就动机,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需要,以及社会组织获取政治体制分配的资源的需要。

本次研讨会以张汉副教授承担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社会组织党建带统战创新机制研究”为依托,聚集了社会组织党建研究学者和党建实务工作者进行交流与对话,也推动了中央社院统战智库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合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行有助于学术界、相关党政部门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进一步投身于社会组织党建与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中。

 

光明网报道:http://theory.gmw.cn/2018-04/08/content_28245346.htm

中社网报道:http://www.shehuiwang.cn/shzz/201804/t20180409_19600.html

中国社会科学网报道:http://www.cssn.cn/shtt/201804/t20180409_39004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