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2020年首届“经济外交”教学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经济外交是一门交叉学科,涵括经济学、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外交学、法学、管理学和某些自然科学的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传递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跨学科思维方式为目标,把理论分析与政策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经济外交战略的历史渊源和未来走向,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下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思考中国大国经济外交的未来走向。

20201216日晚19点,首届经济外交教学研讨会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外交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开设《经济外交》课程高校的十余位专家展开了充分的教学交流。我院王宏禹教授的主持下,各位专家就如何把经济外交的教学过程做得更好、如何培养更多经济外交专业方向的人才等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介绍了专家们在各自的多年教学中所取得的经验、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路径,并围绕经济外交教学与研究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清华大学何茂春教授在发言中首先指出了经济外交的重要作用,表示经济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交中最广泛、持续不断的领域。在谈及经济外交教学方面,何茂春指出,清华大学的经济外交课程非常受欢迎,清华开了三门经济外交课程,分别是《经济外交学》、《经济外交实务》和《经济外交法》,三门课程分别聚焦规则、实务与理论层面,获得学生的广泛好评。同时,何茂春指出,当前经济外交的研究仍存在一定问题,包括方法论的系统性构建、学科自身的方法论建设、经济外交研究合力的凝聚以及平台的搭建等,仍需进一步探索。

复旦大学张晓通教授指出,在武汉大学教学期间,本科生与留学生都表示对经济外交领域十分感兴趣,但是在理论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瓶颈,其原因可归结为经济外交本身的跨学科性质,使得经济外交理论研究难以取得突破。近年来,关于“经济治国术”的研究逐渐增多,其覆盖面更为宽广,涉及财富权力相互转化、内政外交等问题。张晓通指出,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外交理论研究和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理论的丰富难以满足实践的需要,仍未形成完整的经济外交理论。在未来,如何打造一流的经济外交课堂、如何培养一流的经济外交人才、如何把经济外交变为世界一流的学科,这些问题仍然有待探讨。

中央财经大学白云真副教授指出,中财的经济外交课程主要涉及到金融外交、发展外交、大国外交、中国经济外交等若干专题,并重点关注战略财政、战略税收等领域,发展出具有中财特色的教学径路。白云真亦指出了现阶段经济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包括经济外交的理论体系建构、经济外交的跨学科性质问题、经济外交的人才培养如何与全球治理接轨,以及经济外交研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仍需提升等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铁娃副教授指出,经济外交研究的实务性很强,有丰富的案例资源作为支撑。教学实践中,刘铁娃将课程讲授与本身的联合国和国际组织研究背景相结合,课程主体包括货币、金融领域的经济外交,对外经济援助、国际经济机制外交、贸易外交专题、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经营行为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各类经济组织的讲解融入到课堂中。同时,刘铁娃亦指出,经济外交课堂教学的艰难之处在于其动态建设性,如何将经济外交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王吉美副教授指出,她讲授的全英授课的课程面向英语学院的本科生,学生虽然并非国际关系专业出身,但是对这门课怀有热忱。教学安排上,主要讲授了经济外交的基本内容、经济外交和国家战略的关系、经济制裁、经济援助等手段、区域国别的经济外交以及面向21世纪的经济外交等内容。王吉美指出了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包括教材选择上的问题,何茂春老师的《经济外交实务》专业性较强,获得较好的反响。此外还存在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差距问题,但是随着课程内容的调整和学生水平的提升,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

外交学院刘乃郗博士指出,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与经济外交》这门课程主要分为了三大部分,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投资、金融、援助四部分的政治经济学)、结合一定国际关系理论的深入挖掘(以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进一步进行解构)以及相关的专题研究(如“中国当代的经济外交”、“国际经济史”等),总体来说,刘乃郗是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经济外交这门课程进行了新颖地讲授。

外交学院刘曙光教授讲授的《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与经济外交专题》主要面向硕士研究生,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分为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和中国经济外交两大板块,并在教学中着重讲解了近年来经济外交的动向和新问题和相关热点问题。同时,刘曙光指出,经济外交在理论方面存在瓶颈,如理论研究有待深入、主要以实务和案例为主的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李巍教授指出,他所开设的《中国经济外交分析》主要面向以就业为取向的硕士生,是一门以实务为导向的课程。在教学结构方面,李巍老师向与会各位专家介绍了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包括全球化与经济外交的兴起、经济外交的历史演进和理论工具、中国经济外交的制度结构、中国的贸易外交:应对规则重建、中国金融外交:推动体系改革、中国货币外交:助力货币崛起、中国投资外交:维护投资安全、中国能源外交:保障引擎安全、中国环境外交:承担国际责任、中国的援助与制裁外交:行使大国权力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宏禹教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介绍。王宏禹指出,现阶段的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经济外交概论、六大专题的经济外交、国别研究以及“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他表示,大而全的课程设置虽然涵盖广泛,但难免存在难以精深的问题。此外,王宏禹指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创新,即每节课要求围绕相关领域的新颖案例进行课堂展示,且每年教学的最后一次课采取研讨会的方式教学,由学生主持、发言、点评,该方式成效斐然,广受好评。在此基础上,王宏禹老师指出了经济外交教学和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包括备课量较大、课程结构有待调整、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问题(如相关议题的敏感度,以及各高校待推教材之间的重合度问题),以及线上开放课程开设难度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或仍待进一步探索和合作。

在其后的讨论环节中,外交学院崔绍忠副教授提出了“经济外交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一基础性问题,并围绕此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张晓通教授高度肯定了此次研讨会的价值,并就经济外交教学研究提出了三点建议,包括建设经济外交的教学科研网站、编制经济外交教学的共同参考书目,以及在科研方面各高校形成合力,致力于出版“经济外交系列丛书”,对经济外交的历史、理论、案例、国别和区域经济外交等问题进行分别的梳理,张晓通老师就这些问题给出了前瞻性的思考与展望。李巍教授就“经济外交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一问题提出高见,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很多经济相关的机构更多被赋予了更多国际职能,而经济外交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为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培养从事国际事务的人才。刘曙光教授亦就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认为经济外交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国际外交官,中国现阶段急缺在国际组织中的中高层官员, 这部分职务份额和中国的出资额的严重不对称,解决这一问题是经济外交领域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务。

此次经济外交教学研讨会在各位专家的精彩讨论过得以圆满结束,各位专家高度肯定了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并希望今后就经济外交教学与研究问题进行定期的沟通与交流。

e4f6009ea8ddc389f132ce52eb0078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