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院成功开展“陪你聊聊苏东坡”美育讲座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院成功开展“陪你聊聊苏东坡”美育讲座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院成功开展“陪你聊聊苏东坡”美育讲座

       (院新闻部讯 记者 石凤美 摄影 石凤美)“一生曲折,旷达传千秋;亘古辉耀,文章成四家。”当东坡的生命携着明丽的色彩,浩浩荡荡地穿空而过;当几纸金墨伴着喧嚣散落,不禁让人思索,是一种怎样的神奇而强烈的力量,用旷达塑造英雄;又是怎样一种气概,用豪情冲破了逆流?为了带大家走进苏东坡的世界,了解他如何在那命途多舛的一生孕育出风光霁月的品格,我院邀请了国际政治学专业(经济外交方向)2021级张宇龙于11月16日下午在求索309开展国关美育讲座“陪你聊聊苏东坡”。

(张宇龙谈苏东坡)

       张宇龙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苏东坡的一生娓娓道来。苏东坡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此地风景秀丽,风光旖旎,且离四川的经济文化中心成都很近,这对于苏东坡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熏陶作用。

       苏轼自幼身体健康,头脑明快,是个非常活泼好动的孩子,家族较大也不缺玩伴,养成了乐观好动的天性。他七岁开始读书,八岁入小学,老师夸赞他读书颇有天赋,聪明为学校之冠,他十岁之时便可开笔作文章。谈及苏轼的幼时的读书经历,张宇龙详细讲了苏轼读《庆历圣德经》和《范滂传》的故事,这两本书与苏轼都有很深的渊源。苏轼读书,除了必须诵习的经典之作,也尤爱实用性的文章。

       而后张宇龙谈到了苏轼的名字由来,苏洵之所以给苏轼取名为“轼”是想提醒他,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必然会招致嫉妒,希望他在今后能收敛锋芒,就像车轼一样,虽然身处要位,但很善于掩饰和保护自己。

       苏轼而后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三起三落”。 苏轼二十二岁参加科举考试后便名震京师,步入仕途后逐步受到重用;苏轼反对变法,因“乌台诗案”被贬去黄州;新法废除后,司马光成为宰相,苏东坡东山再起,升为正三品官员;苏轼与司马光政见不合,请辞外放;苏东坡再回朝廷,职位频繁调动;到宋哲宗亲政时,苏东坡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儋州。苏轼用自己的话来总结自己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张宇龙也谈了许多关于苏轼的轶事,例如苏轼在进京参加策论时的典故“夜雨对床”,是说苏轼苏辙两兄弟在寓居汴京城的怀远驿站期间,一日夜半风雨大作,二人诵读韦应物的诗句“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后感慨甚深,兄弟二人相约“功成身退,夜雨对床”。约定日后早早退休,过闲居的快乐生活。此时,兄弟俩刚参加完科举考试,还没有正式出仕,且正值青春年少,尚是“一展平生志,雄才定江表”的时候,他们却希望尽早回家团聚,对床而眠,共听潇潇夜雨。都说年少时的这种誓约多是一时心血来潮,但这一夜的相约却在苏氏兄弟的心中永远铭刻。此后长达40多年的岁月中,“功成名就,夜雨对床”之约无时无刻不萦绕在苏轼、苏辙兄弟的心头,成为他们在半世聚散沉浮中念念不忘的兄弟之约。

(会议现场)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数十年如一场荒凉至极的梦,醒来,是小半生的离愁,苏轼在轻舟之上,抬头仰望夜空,回想当初,是那么地意气风发。两个小时难以诉尽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却可以让我们透过历史的薄纱与东坡短暂对话,了解那个身影在踽踽独行时,蹒跚的脚步踏过的每一片土地背后的人生坎坷和精彩篇章。步过前人的脚印,去触碰去感触如明月一般散发着光辉的苏东坡,品悟人生的真谛。